办刊宗旨:服务企业界 关爱全社会  凝聚成功理念 成就非凡人生

媒以载道  敏思力行 传播正能量  做中国最大的财经励志人物期刊

第154期 P56南粤大地

石城阻击战是怎样发现和挖掘出来的
□ 温昌义
分享到:


           石城阻击战和红三军团在石城的这段战斗历史,过去鲜为人知,史学界也很少提及,更不用说对它进行研究了,就连1952年版和1984年版的《石城人民革命史》也只字未提,有些史料虽偶尔说到石城发生过的一些战事,也误把它看成是驿前战斗的一部分了。

      那么,我是怎样发现和挖掘“石城阻击战”这一历史事件的呢?这件事得从二十多年前说起。

          19856月,福建省宁化县召开过一次宁化籍或在宁化战斗、工作过的红军长征老干部座谈会,我荣幸地作为邻县的嘉宾应邀参加。会议接待规格很高,每天上午开会,下午参观或休息,事情不多。因我热爱党史工作,十分注意收集党史资料,于是便借此良机,逐个客房走访,见人就问:“请问老首长有没有到过石城?”许多人回答说没有到过,但有两位却说:“你是石城的吗?我不但到过石城,而且还在石城打过仗。”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我感到事关重大,便详细地问明了有关情况,返回石城后,立即想方设法查找相关资料。

    石城县委党史办是1982年遵照上级党委的指示精神组建的,由于县财政吃紧,每年财政拨给的业务费不多,因此,购置的党史书籍和有关刊物甚少。我翻遍了办公室所有的书刊,终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简编》(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第236页附图7“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经过”中发现“石城”北部有一个红军阵地防御和退却方向的标记;同时,还在陈云的《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中发现提到了“石城战斗”四个字。这时,我想:红军在石城打过仗是毋庸置疑了,但战斗的具体情况,敌我双方参战的部队、兵力部署等情况一无所知,需要进一步查找史料和作深入调查。可是,当时党史办只有我一人,每年县财政拨给党史办的业务费仅500元,除了购置办公用品和电话费、订阅报刊杂志费用,所剩无几,兄弟县的同志来,连请他们吃餐便饭的钱都没有,更无法外出调查㿇都有了,感谢你啊!”临别时,来访的刘裕清(国防大学大校研究员)则对我说:“老温,我革命几十年,接触的人不算少,但像你这样这么真诚的人我很少碰到,中央军委有很多资料,你抽空来一次,我给你看。”事后,我很想去,但党史办根本拿不出钱来,无法成行。不久,赣州地委党史办召开全区党史工作会议,我将此事向时任地委党史办主任的孙家犹汇报了,孙主任对我说:“刘裕清主任一行从石城返回北京时路过赣州,我请他们吃了一餐饭,闲谈中,他们谈到了你,对你印象很好,看来你跟他们有点交情,你去吧,旅差费由地委党史办出。”在孙主任的关心与支持下,198611月初,我冒着严寒去了北京,在中央军委档案馆夜以继日地工作了近一个月,不仅把有关石城部分的资料抄录了下来,而且把赣南各县的有关史料,甚至连福建的有关史料都全部抄录了下来,共计近20万字。

    我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当时,我是这样想的:中央军委档案馆在一般情况下是很难进去的,哪怕进去了也不一定就能查找到这些资料。现在,这些珍贵的史料被我发现了,放过去实在可惜,把它抄录下来,可以说是举手之劳之事,只不过自己多辛苦一点。

   回到石城以后,我根据从中央军委档案馆抄录回来的史料,随即对《红一方面军长征前夕的石城阻击战》进行了补充和修改,把我军的具体战斗部署等内容充实了进去,同时,把标题也改为《长征前夕的石城阻击战及其意义》。

    过去,史学界无人对石城阻击战及红三军团在石城的战斗历史进行研究,也不见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可以说,由于我的努力,促成了“石城阻击战”及簃保存红军的有生力量,且战且退,且退且战,进行运动防御。……这样的方针对石城阻击战的指导作用是积极的。

   “在阻击战中,红三军团与少共国际师英勇奋战,在石城人民的全力支持下,圆满地完成了中革军委交给的战斗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战略目的。”

   这就是我发现和挖掘“石城阻击战”这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不知不觉,从我198510月第一次发表文章介绍“石城阻击战”,之间几经艰难搜集史料加以充实完善,迄今已过去20多年。虽说自己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也吃了不少苦,但当年如果没有亲历此战斗的老首长提供线索,没有上级党史部门和国防大学、中央军委档案馆等的大力支持帮助,我也无法完成这样一个重任。我发现和挖掘“石城阻击战”的经过说明,搞党史工作,开展调查研究抢救“活资料”,同时开门办史以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是多么重要啊!

        写出此文,但愿对党史工作者和党史科研人员有所裨益。

 已访问: 14533 次 关闭
  • 壹山傍水

    壹山傍水

  • 深缆之歌

    深缆之歌

  • 晶美钻机油精华液

    晶美钻机油精华液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