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期 P生活人文
汪承兴,字逸群,1965年参军,大学文化,原总参谋部某部政委,现任中国先秦史学会周公思想文化研究会会长,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汪承兴从青少年时代开始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唐诗》《宋词》、《论语》等文化典籍,临摹王羲之、苏东坡、赵孟頫等名家法贴,能诗善文,书法潇洒飘逸。退休后撰写、编著并出版了《元圣周公全传》《解读周公》《周公与岐山》《周公与礼乐文化》《周公治道与中国之治》《研究周公之道,弘扬礼乐文明》《大唐越国公汪华颂歌》《大唐越国公汪华文献》巜大唐越国公汪华文化论文集》《金戈铁马,琴剑抒怀一一汪承兴诗词论文集》《艺海探索一一汪承兴书法书论》等10余部著作,发表历史、国学、文化论文60多篇,被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资深教授,中国百科全书式历史、国学、考古、古文字专家李学勤先生誉为“当代周公思想文化研究领军人物”。
二0二二年九月 六日
立志参军
征兵海报到校园,(1)
热血青年喜空前。
男儿何不带吴钩,(2)
携笔从戎保江山。
放弃北大作家梦,(3)
立志军旅做贡献。
五湖四海任驰骋,
不建功业誓不还。(4)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十九日于金寨县南湾中学
●自 注
(1)1965年10月,20军60师到金寨县征兵。金寨县是革命老区、将军县,从大革命时期到1949年10月1日建立新中国,先后有20多万人参加红军、新四军、解放军,约有10万名革命烈士。解放后实行义务兵役制,60年前仅少量征兵,64年后才开始正常征兵。由于历史的原因,当时金寨县征兵工作难度很大,主要是大批适龄青年害怕当兵打仗,躲避、逃避应征。我当时正在中学读书,年龄17岁,还不具备应征条件,但我想到自己是学生干部、团组织领导、红军革命烈士后代,参军保卫祖国是自己的神圣职责,就毅然带头报名参军。在接到入伍通知书后,我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的志向。
(2)引自唐代诗人李贺《南园十三首》之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3)我在上小学时曾经有一个梦想,就是想考上北京大学,将来做一名学者、教授或作家。
(4)我军旅生涯五十多年,既:10pt;">孺牛那堪千里马。
绿色军营广无垠,
仗剑执笔走天涯。
佩戴帽徽红领章,
愿将一生卫中华。
一九六六年三月一日于浙江省金华市罗店镇
60师榴弹炮团新兵集训团
●自 注
(1)、柳营,出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指严整的军营。
(2)、鸿鹄志,出自《史记.陈涉世家》,比喻远大的志向。
(3)、孺子牛,出自《左传.哀公六年》,原意是指被父母宠爱的孩子。
(4)、1965年下半年,20军60师到安徽省六安地区征集2000多名新兵在金华市罗店镇榴弹炮团集训,1966年3月1日集训结束后举行了入伍宣誓,正式给新战士授予红帽徽红领章我从此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穿上佩戴有红帽徽红领章的军装后,当天与战友们一起到罗店镇照相馆,照下了参军后第一张军装照。当天,我被分到60师直属通信营无线电连,当上一名无线电报务员。
悼祖母四首
其 一
枕边噩梦怔一惊,
家书一封方知情。
祖母月前已仙逝,(1)
晴天霹雳泪满襟。
其 二
见信思潮浮翩翩,
祖母形象耸眼前。
生前未尽淑水欢,
辞世未到坟前奠。
其 三
忆昔幼少在家园,
多年养育一瞬间。(2)
恩重如山情如海,
为孙永铭在心间。
其 四
无限怀念几时休?
忠教岂能付东流,(3)
敬劝祖母静安息,
忠魂千古重悠悠。
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六日于金华6297部队无线电连教室
●自 注
(1)1966年9月24日祖母汪马氏(马福全)不幸辞世,父母亲担心影响我在部队的工作,直到10月26日才写信告诉我。由于当时在报务训练队学习,未能回家参加祖母的葬礼,是我终生无法弥补的一大愧疚。
(2)我出生后即由祖母汪马氏(马福全)哺育长大,和祖母生活在一起,直到1965年参军才分开。
(3)祖母汪马氏解放后取名马福全,是红军革命烈属,德高望重,在我咿呀学语的时候她就经常给我唱红军歌曲,讲红军故事,给了我良好的启蒙教育。我在部队几十年,每当学习、训练和作战遇到困难、挫折和危险时,想起祖母的教诲,就增添了战胜困难和危险的信心与力量。
援越抗美
中华儿女志气豪,
敢打豺狼驱虎豹。
铮铮铁骨似苍松,
援越抗美不动摇。
雄文四卷擎在手,
何惧战火与风暴。
打败美帝侵略者,
马列主义普天照。
一九六七年十一月十日于安徽省蚌埠市
高炮66师624团指挥连二台
●自 注
1967年10月21日12点,程仁求连长通知我参加援越抗美作战。1967年10月31日上午8点离开浙江金华6297部队无线电连,于11月3日1点40分来到安徽省蚌埠市高炮66师624团指挥连,与高炮66师624团一起参加援越抗美战争。1967年11月10日上午10点,在全团援越抗美作战动员大会后,我写下这首诗。
临战动员
铁流滚滚到宜良,
临战动员加伪装。
军旗列列红胜火,
高炮凌凌织天网。
炮弹箱箱堆成山,
官兵个个斗志昂。
统帅军令如山倒,
直扑越南打豺狼。
一九六八年一月十日于云南省宣良县
东风镇工农兵小学二楼教室
●自 注
1967年12月,高炮66师在宜良县进行一个月战前准备工作后,全师在1968年1月10日召开援越抗美临战动员大会,我回到住处——宜良县东风镇工农兵小学二楼教室写下此诗,作为纪念。
战斗在团作战指挥所
北山作战指挥所,
数部电话摆满桌。
军事地图墙上挂,
标图板上织网络。
作战值班责任大,
敌机空袭要沉着。
全神盯死精确报,
一声令下全击落。
一九六八年二月十五日于越南保河北山
团作战指挥所
●自 注
1968年2月15日,我调到保河北山团作战指挥所参加作战值班,担负国防空情网“九九方格”和陆军“五五方格”标图任务,为团首长提供快速、准确的美军空袭情报,圆满地完成了作战值班任务,多次受到团长、政委、参谋长和通信股长的表扬。
援越抗美凯旋
铁骑河口赴越南,
抗美作战一周年。
打掉美军嚣张气,
终还越南一片天。
击落美机几十架,
活捉数名飞行员。
巴黎和谈扭战局,
凌晨凯旋友谊关。
一九六九年一月十六日六点四十五分
于广西凭祥市友谊关
●自 注
1965年8月5日,美国将战争扩大到越南北方,中国先后派出了高炮兵、工程兵、铁道兵等军兵种数万部队援越抗美,打得美国对这场战争再也无力支撑下去了,提出与越南和谈结束战争。1968年4月美国与北越在法国巴黎开始和谈,此后美国空军对越南北方的轰炸次数逐渐减少。1969年1月,中国援越抗美部队开始分期分批撤回国,我于1969年1月16日6点45分跨过中越友谊关回到祖国。在跨越友谊关的瞬间心情十分激动,写下这首诗,纪念我参加这场援越抗美战争。
调往总参
军队基层刚五年,
一纸调令到总参。
领导战友齐道贺,
喜悦自豪眉宇间。
收拾行装到总部,
深知责任重泰山。
刻苦学习多请教,
军队使命担在肩。
一九七0年六月二十八日于总参通信部机关
九号楼招待所临时宿舍
●自 注
根据总政治部1969年12月调令,我调往总参通信部工作。不知什么原因,连里直到1970年6月26日才通知我到总参通信部报到。我于1970年6月27日乘46次火车前往北京,28日到总参通信部报到,总参通信部干部部高干事问我:“你的调令发去半年多了,多次打电话催,怎么才来报到?”我回答说:“连指导员6月26日才通知我到北京报道,我就急忙办完手续来报到了”。他们说:“那责任不在你,到司令部好好工作吧”。这个问题已经几十年了,至今在我的心里仍然是个未解之谜。
到外交战线
调入总参刚报到,
局势突变到外交。(1)
外事工作责任大,
党国使命肩上挑。
虚心学习勇实践,
谨言慎行多报告。
牢记外事无小事,(2)
世界大局要把牢。
一九七0年十月一日于和平里中街12号院
●自 注
(1)我到总参通信部不久,就被派到外交部一单位工作,在外交战线工作了八年,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至今仍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2)外事无小事,是周恩来总理对外交部和外事工作的重要指示,也是外事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和纪律,至今仍在遵照执行。
到武汉通信指挥学院学习
九省通衢大武汉,(1)
民国首义第一枪。(2)
解放公园话解放,
苏联飞虎异国殇。(3)
通信学院获新建,(4)
百废待兴办学忙。
入学首届我自豪,(5)
&
(5)1974年2月1日,我从北京到武汉通信指挥学院学习,成为新建的武汉通信指挥学院第一届学员。毕业后,有一批学员留校当了军事、政治教员和机关、系、学员队领导干部,一部分回到原单位工作。
参拜毛泽东故居
湖南湘潭韶山冲,
群山逶迤起巨龙。
率领工农打天下,
三座大山一扫空。
创建人民共和国,
雄踞世界大国中。
华夏英才千千万,
第一伟人毛泽东。
一九七四年十二月九日于
长沙湖南省军区招待所
●自 注
1974年12月8日,武汉通信指挥学院组织学员参观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毛泽东故居,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974年12月8日12时26分从汉口乘火车出发,当日18点29分到达长沙,住进湖南省军区招待所。12月9日6点30分乘火车前往韶山,当日10点到达,住进韶山市第二招待所。11点半参观毛泽东故居,中午在招待所就餐。下午参观毛泽东陈列馆,到毛泽东故居合影、照相。10日参观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毛泽东、杨开慧清水塘故居,和岳麓山、橘子洲头、马王堆汉墓等地。于10日16点40分乘火车返回武汉通信指挥学院。
进北京大学学习
北京大学深似海,
学贯东西聚精英。
五四运动策源地,(1)
救国救亡为图存。
独秀大钊传马列,
泽东领导翻了身。
未名湖畔終圆梦,(2)
饱读诗书报国民。
一九七五年二月一日于北京大学
●自 注
(1) 1919年5月4日,震惊中外、影响深远的“五.四”运动是在北京大学策划并爆发的。“五.四”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其目的就是救国救亡图存,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
(2)1975年2月,领导决定我去北京大学学习。我欣然接受,愉快的前去报道。因为,我在小学就有一个梦想,即考北京大学,将来做一名学者、教授或 作家。这次到北京大学学习,终于圆了我少年时代的一个梦想。
悼 慈 父
忽报慈父驾鹤去,(2)
悲痛无语泪纷纷。
脑际频现幼教诲,(3)
耳畔常听叮嘱声。
苦读勤耕撑世艰,(4)
礼德忠孝贯平生。(5)
养育之恩岂敢忘,
再见音容梦几更。
一九九0年一月二十九日夜于北京市北四环
中路226号3号楼2门7号宿舍
●自 注
(1)、父亲汪光道,1923年农历11月27日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南杨庙张大堰镇,其家庭殷实、富裕,在当地颇有名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家里被土匪两次抢劫,其祖父汪学儒被土匪残酷迫害致死,家道开始衰落。20世纪30年代囬,为国分忧,主动下放农村当农民,从未向国家提出任何要求,直到去世都毫无怨言。
(5)、父亲是祖母汪马氏的嗣子,但他对祖母十分孝敬。特别是1958年祖母患脑血栓偏瘫后,他背出背进,送饭送水送药,毫无怨言,受到乡里邻居夸赞。
到中央党校学习(1)
中央党校如翰林,(2)
专司培养领导人。
学员来自党政军,
四面八方聚精英。
有幸入校来深造,
可说不虚此一生。
学好理论做好人,
献身国防为国民。
一九九九年九月一日下午于中央党校
y:华文楷体;font-size:10pt;"> 慈母灵前泪潸潸。(1)
回想参军赴越战,(2)
微笑送别胸巨澜。
养儿育女倍操劳,(3)
敬老相夫持家艰。(4)
待到儿孙回孝敬,
再无高堂依门盼。
二00二年四月十日于安徽省金寨县
南溪镇汪家老湾村家中
●自 注
(1)、母亲张经文,出生于1930年10月25日(农历9月4日),病逝于2002年4月9日(农历2月27日),享年72岁。2002年4月9日下午8点半,三弟承富来电话告诉我母亲因病辞世。我当晚乘坐火车于第二天上午8点半到合肥电子工程学院,由学院派车于下午2点把我送到家。跪在慈母灵堂前,回忆起母亲一生经历的艰辛、苦难和对子女的养育之恩与殷切期盼,悲痛万分,泪流满面。
(2)、1965年我参军时,父母亲及全家和众亲友送我到曹家畈上码头大船上;1967年12月我参加援越抗美战争前夕,父母亲和汪承林堂兄及襁褓中的妹妹汪萍到蚌埠看望我;母亲在两次生死攸关的相送中,都微笑着话别。其实,我深知母亲内心充满了波澜壮阔、难以离别的母子之情、之苦。母亲胸怀国家和民族大义送子参军、参战的壮举,给了我一生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3)、母亲生下我和两个弟弟、五个妹妹八个子女,一生为子女衣食住行、上学教育、娶妻生子等一系列问题操劳,呕心沥血,克勤克俭,忍饥挨饿,毫无怨言。
(4)、父亲汪光道是祖母汪马氏嗣子,但母亲对祖母十分孝敬。1958年祖母患脑偏瘫卧床不起,母亲辞去工作回家照料、侍候,每天洗脸洗澡,洗衣换衣,大便小便等都尽力亲为,直到1967年9月祖母去世。
人生偶感
戎马生涯四十载,(1)
笔墨春秋五十年。
若论平生最爱事,
驰骋黑白线条间。(2)
二00五年农历五月四日于北京琴剑斋
●自 注
(1)2005年农历5月4日(阳历6月10日),是我57岁生日,是我参军40年、学习书 法50余年。
(2)我自幼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神童诗》和《四书五经》,临摹苏东坡《丰乐亭记》等字帖,酷爱书法艺术。五十多年来,无论是在小学、中学、大学,还是在军营、战场、新闻、外事、科研单位和总部机关,都坚持不懈地临摹王羲之、智永、颜真卿、李邕、苏东坡、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等大家法帖,广泛阅读古今书法理论、名篇巨著和唐诗宋词等文化典籍。同时,在军旅生涯的四十多年里,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文字工作,起草部队公文,与纸、笔、墨、砚打交道。
游龙门石窟
洛阳城外古龙门,
巍巍大佛耸入云。
女皇则天颁旨造,
武曌势去难续承。
世世代代香火旺,
佛祖慈悲保万民。
携妻牵儿来参拜,
祈我中华永太平。
二零零五年十月三日于洛阳
●自 注
2005年10月3日,我和妻子刘漫丽、 儿子汪枫云一起到洛阳旅游,专程拜谒了龙门石窟佛祖,祈望国家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颂东坡 (1)
华夏文化博精深,
先秦诸子汉魏文。
晋唐诗书画俱绝,
宋代苏轼集大成。
独辟蹊径开新风,
千古风流第一人。
弘扬东坡创辉煌,
共铸中华三文明。(2)
二零零六年三月十八日于广州市花园宾馆
●自 注
(1)、我自幼临习苏东坡法帖《丰乐亭记》,在北京大学等院校学习期间又阅读了苏东坡文集及传记,对苏东坡十分敬仰。2005年10月6日,专为广州市从化苏东坡纪念馆撰写了《千古英才苏东坡》前言;2006年,与广东国叶集团共同主办了“全国苏东坡杯诗词书画艺术大展”。
(2)、三文明,是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
谒梁启超墓
今日特来谒梁公,
感慨康梁变法时。
中华百年梦求变,
巨变腾飞在今日。
曾经皇苑南宫村。(2)
楼台亭阁大观园,
绿树成荫水盈盈。
一尊卧像千秋梦,
万座诗碑赞誉声。
曹公地下如有知,
应谢梅子一片情。(3)
二零零六年五月七日于北京琴剑斋
●自 注
(1)、梅子,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当代中国著名女作家、企业家、慈善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写出了《曹雪芹梦断西山》等多部电影、电视剧本和小说。为了写一部经商的小说,她在大兴县南宫村买下五百亩地,建了北普陀寺、曹雪芹祠庙、北普陀影视城、北普陀影视研修学院和文化艺术传媒公司。
(2)、南宫村,在元、明、清三代数百年间是皇帝的行宫。1840年以后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原皇帝行宫毁于战火,一片废墟。
(3)、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曾经写到:“曹雪芹一生辛苦著书,就是为了千红一哭(窟),万艳同悲(杯)。他把生命和才华全部都付予了女子,而现代女性似乎没有做出一件对得起曹雪芹的文学事业。这是令我每一念及便生憾怅的大事。”应梅子女士邀请,在她的陪同下,我参观游览了曹雪芹祠庙等景点,想到周汝昌先生上面这段深情的话,认为,梅子女士做了对得起曹雪芹文学事业的事,弥补了周汝昌“憾怅的大事”,遂即吟诗一首赠与梅子女士。
游定州文庙
中山古国定州城,(1)
汉时文庙庭深深。
祭祀至圣孔先师,
并奉子弟众贤人。
苏轼又植龙凤槐,(2)
两圣万古显神灵。(3)
历代书生争相拜,
龙凤高翔得功名。
二零零六年五月十七日于定州市
●自 注
(1)河北省定州市,是汉代刘邦赐给中山靖王刘胜的封地——古中山国故都。
(2)苏轼1093年任定州知州,亲手在文庙植下龙凤槐各一株,至今仍枝繁叶茂,受到游人称赞。
(3)两圣:指孔子孔圣和苏东坡词圣。
学苏东坡书法四首
其 一
年少临习苏东坡,
囫囵吞枣乱涂抹。
及至年长再临摹,
方悟苏字奥妙多。
其 二
东坡书法源晋唐,
上溯颜公及二王。
博采众家镕一体,
新意妙理法度创。(1)
其 三
东坡书法重尚意,
自然纯朴寓流丽。
雍容华贵气度雅,
宋代四家居第一。(2)
其 四
东坡书法宏论多,
极重人品与才学。
读书万卷始通神,
文人书画开先河。(3)
二零零六年六月六日于广州白云宾馆
●自 注
(1)、即苏东坡论书法名句:“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法度之外。”
(2)、宋代四大书法家即: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3)、文人书画最初是由苏东坡开创的,是中国书画史上一个重大的里程碑,把中国书画艺术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
游惠州
罗浮山下惠州城,(1)
缚娄王国无踪影。(2)
古为蛮荒瘴疠地,
达官贵人不忍闻。(3)
东坡在此流放后,
名扬四海天下惊。(4)
今日寻访东坡迹,
无限深思万古情。
二零零六年七月二十五日于惠州
●自 注
(1)罗浮山,传说古代惠州只有一座罗山,后来从东海蓬莱岛浮来一座山与罗山合并在一起,从此改称罗浮山。
(2)在远古时代惠州是缚娄古王国的国都所在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称缚罗县。
(3)在宋代,惠州曾经是遭朝廷罢贬官吏的流放地之一。
(4)苏东坡1094年8月被丞相章惇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不得签署公事。苏东坡于1094年10月2日到达惠州贬所,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囚犯。但是,惠州人民仍然十分热爱大文学家、大书画家、大诗人苏东坡,热忱欢迎苏东坡来惠州定居,有诗云:“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谒王朝云墓
西湖侧畔孤山上,
六如亭下艳骨香。(1)
东坡朝云生死别,
天各一方无终期。(2)
二零零六年七月二十五日于惠州
●自 注
(1)、王朝云是苏东坡1071年11月在杭州任通判时由其妻买来的12岁侍女,王朝云成人后成为苏东坡第三任妻子,陪伴他度过了早年的升迁与荣耀和晚年的流放与凄凉。1096年7月5日,王朝云不幸染疾而亡,苏东坡悲痛万分,葬王朝云于惠州城西丰湖西禅寺东南松林里,僧人为她在墓前建了一座亭子,名曰“六如亭”。
(2)、1097年2月,苏东坡再次被贬到海南儋州;1101年4月,苏东坡奉诏回江苏宜兴定居;1101年7月28日病逝于常州,终年66岁。遵其遗嘱,次年葬于河南省汝州郏城县小峨眉山,其弟苏辙作墓志铭。从此,与王朝云天各一方,永无终期。
登黄山(1)
黄山原名古黟山,
只因黄帝来封禅。
奇松怪石加云海,
誉满全球双遗产。
偕妻牵子来登临,
何惧山高与峰险。
遥想显祖越国公,(2)
六州保障万古传。
二零零年七月三十一日于屯溪黄山
国际大酒店
●自 注
(1)2007年7月30日,我在参加完黄山市世界500强国际高峰论坛新闻发布会后,于七月三十一日同妻子刘漫丽、儿子汪枫云、侄女婿马永涛、侄女汪俊霞、外孙女马馨怡一起登黄山。
(2)越国公汪华是我四十四世显祖,我是其四十八代裔孙。越国公汪华在隋唐年间占据歙州、杭州等江南六州,建吴国、称吴王。武德四年归顺唐朝,唐高祖李渊下诏封其为方牧、上柱国、越国公;贞观二年进京任左卫白渠府统军、右卫积福府折冲都尉、忠武大将军、九宫留守。是古徽州的奠基者、第一伟人,黄山市人民至今敬仰他、祭祀他。
谒云岚山汪王墓(1)
千里寻祖云岚山,(2)
神圣巍峨全不见。(3)
一片废墟那堪睹,
哑然无语泪潸潸。
二00七年八月一日于歙县政府招待所
●自 注
(1)2007年8月1日我参加完黄山市世界500强高峰论坛后,和妻子刘漫丽、儿子汪枫云、侄女汪俊霞、侄女婿马永涛、外甥女马馨怡专程到歙县云岚山,寻访四十四世先祖越国公汪华墓。在歙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潘世辉、歙县县志办主任胡武林和张恺、鲍雷等同志陪同下,寻找并拜谒了越国公汪华墓。
(2)歙县云岚山安葬的是汪氏第四十四世先祖越国公汪华。唐五代建墓祠,规模宏大,古朴、庄重、典雅,“文革”中被毁。越国公汪华在隋末唐初群雄并起、纷纷称王的时代,为保境安民,帅军十万占据了歙州、宣州、杭州、睦州、婺州、饶州等江南六州,建吴国,称吴王。唐武德四年,为了黎民百姓免遭战争灾难,特别是为了国家统一,他主动放弃王位,归顺唐朝。唐高祖李渊下诏封其为方牧、上柱国、越国公,任歙州刺史,持节总管歙、宣、杭、睦、婺、饶六州诸军事,食邑三千户。唐贞观二年奉诏进京,授左卫白渠府统军,右卫积福府折冲都尉,忠武大将军。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十八年征辽,诏任其为九宫留守、辅朝政。史称吴王、越国公、汪王、汪公大帝。
(3)神圣:形容崇高、尊贵、庄严而不可亵渎。巍峨:高大雄伟。
清明节祭祀汪王(1)
众裔齐聚云岚山,
祭祀大典又重见。(2)
庄严神圣世人睹,
怎不叫人泪潸潸。
二00八年四月四日于黄山市军分区招待所
●自 注
(1)我于2007年8月1日到歙县云岚山寻找到汪王墓后,年底在北京汪氏宗亲联谊会上提出2008年清明节到歙县云岚山寻根祭祖,得到大家热烈响应。2008年12月底,我在《汪氏宗亲网》上发现黄山市有人筹备成立汪氏文化研究会,遂与黄山市汪根法本家取得联系,在我的建议下将名称改为“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经过我与黄山市委主要领导联系,以及黄山市和全国汪氏宗亲共同努力,2008年在黄山市民政局正式登记成立了“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2008年4月3日,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大会选举汪明裕为会长,汪承兴为执行会长,汪怡民为秘书长。
(2)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成立后,于4月4日清明节前往云岚山祭祀越国公汪华,黄山市和歙县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大班子领导,有关部门领导,黄山市部分徽学专家学者教授,来自全国和港澳台的汪华后裔代表300多人参加。祭祀大典由汪明裕会长主持,我代表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敬献花蓝,宣读了我撰写的祭文。祭祀活动规模宏大,庄严肃穆,充分反映了汪氏家族兴旺发达的繁荣景象。从去年携妻儿独自寻祖,到今年举国汪氏祭祀汪王,心情既沉重又欣慰,可以告慰于越国公汪华先祖在天之灵:您的裔孙崇敬您,祭祀您的活动80年后又开始了。
六十述怀 (1)
耳顺之年瞬息到,
泰然磊落亦自豪。
两奔沙场经恶战,(2)
一朝受命赴外交。(3)
国防科研创佳绩,(4)
领率帷幄工筹谋。(5)
业成挂甲休武备,
志在翰墨著文韬。
二00八年农历五月四日于北京琴剑斋
●自 注
(1) 我出生于1948年农历5月4日(阳历6月10日),今年60岁,到耳顺之年。回顾六十年的历程,宛如瞬间,感慨良多,赋诗一首。
(2) 我参军后两次参加作战:一是1966年10月,参加了在浙江省诸暨县制止“文革”中“红卫兵”武斗的军事行动,历时26天,圆满的完成了任务。二是1967年10月31日至1969年1月16日,参加了南京军区高炮66师624团援越抗美作战,战斗在越南西北保河、安沛、富寿、文盘等地,历时一年多。
(3)我1969年12月接到调往总参通信部的调令,1970年6月28日到总参通信部报到,不久派到外交部工作,1978年7月30日回到总参通信部,在外交部从事外事工作整整八年。
(4)我先后在总参第62研究所、总参第61研究所和总参第54研究所三个科研单位工作10多年,其中在总参第54研究所任政委四年多,是我军旅生涯中心情最愉快、工作最顺畅、成绩最突出的美好时期之一。
(5)我先后在总参通信部和总参四部机关工作20多年,担任过副团、正团、副师职参谋、干事、秘书和组长,1991年9月任总参四部政治部副主任达六年之多。
游曲阜五首(1)
寻 根
平生夙愿寻祖根,
历经数年今始成。
脚踏古鲁情更迫,
时空隧道思飞纷。
始 祖
汪氏始祖鲁贵胄,
姓姬名汪颍川侯。(2)
立姓二千五百年,
裔孙平阳祭松楸。(3)
鲁国故城(4)
大周立世八百年,
周鲁文化多灿烂。
昔日辉煌今何在,
漫天黄沙草芊眠。
尊 孔
孔子重教立大功,
尊孔始于鲁哀公。(5)
独尊儒术自汉武,
几度沧桑又尊孔。
三 孔
孔府孔庙与孔林,
见证孔子世代兴。
儒家思想重和谐,
当今世界应尊崇。
二零零九年七月二十七日于山东省曲阜市
●自 注
(1)2009年7月27日,在山东省临清市本家汪达成、汪文福陪同下,我和妻子刘漫丽、儿子汪枫云专程到曲阜市寻根。
(2)汪氏得姓始祖为鲁国第二十一任国君鲁成公次子,姓姬,名汪,又名满,封上大夫、潁川侯,为周公第15代孙。
(3)山东省邹县平阳寺(古为东平阳,一说为西平阳新泰县)为汪氏始祖汪侯的治所,是汪氏宗族第一个郡望、堂号——平阳堂。
(4)山东省曲阜鲁国故城,曾经是商朝早期国都,商王盘庚迁都后,成为古奄国国都。公元前1043年周公东征平了奄徐17国叛乱,周成王将曲阜封给周公,由其长子姬伯禽代封,称鲁国,为鲁国国都故城。而今这里一片废墟。
(5)孔子去世后,鲁哀公为他立碑、建庙,开始祭祀他。
谒周公庙
游罢三孔谒周庙,
心情激动更沉重。
孔庙煌煌客如潮,
周庙岌岌无人踪。
三千年前制礼乐,
世界文明开先风。
罢黜百家独尊儒,
可知儒学源周公!
二00九年七月二十七日于曲阜市
●自 注
(1)、据史书记载,曲阜周公庙全称为文宪王庙,亦称元圣庙,是祭祀周公的庙宇。西周初年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周公封于鲁,因辅佐成王不能到位,由其长子伯禽就封,建立鲁国。因周公辅佐文王、武王、成王有殊功,周王朝特许伯禽于鲁设立太庙以祀远祖,周公逝世后并祀之。公元1008年,宋真宗东封泰山过曲阜,亲拜周公于鲁太庙旧址,下诏追封周公为“元圣、文宪王”,诏令于鲁太庙旧址重建元圣周公庙,以国礼春秋、岁时奉祀。
(2)、我是周公第一百0七代裔孙。2009年7月27日,我和妻子刘漫丽、儿子汪枫云专程拜谒周公庙,当我看到周公庙一片荒芜的景象,与孔府、孔庙、孔林有天壤之别,心情激动难平,遂写下这首诗。从此,我决心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来研究周公,为弘扬周公思想文化和历史功勋做出贡献。
登泰山(1)
岱宗华夏第一山,
五岳独尊显威严。(2)
自从无怀氏封禅,(3)
历朝君王留遗篇。
泰山刻石冠今古,
中华文化大观园。
登上玉皇凭栏眺,
放眼世界天地宽。(4)
二零零九年七月二十七日于泰山
●自 注
(1)2009年7月27日,在山东省临清市汪达成、汪文福本家的陪同下,我和妻子刘漫丽、儿子汪枫云一起,登上了向往已久的泰山。
( 2)泰山自古为五岳之首,是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神山、圣山,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3)据古史记载,远古时期到泰山封禅的有七十二君。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认为,封禅始于伏羲氏之前的无怀氏,是无怀氏首封泰山。此后,中国历代帝王都曾到泰山封禅,远古时期有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尧、舜、禹、汤、周成王;秦以后有秦始皇、汉武帝、东汉光武帝、唐高祖、唐玄宗、宋仁宗、康熙、乾隆等等。
(4)孔子云:“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望岳》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谒汪广洋丞相墓 (1)
闻说真龙起凤阳,
仗剑逐鹿若子房。(2)
两登相位四封疆,
中华史上一名相。
二00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于北京琴剑斋
●自 注
(1)汪广洋(?—1379),字朝宗、洪波,江苏高邮人,祖籍徽州,元末居安徽太平,元末进士。1355年投奔朱元璋,先后出任帅府令史,枢密院掾史,江南行省提控,江南行省都士,参知军务,江西参政,山东参政,陕西参政,广东参政,中书省参政,御史大夫,左丞相,右丞相,1607年封忠勤伯。
(2)汪广洋贯通经史,能诗善文,朱元璋在封其为忠勤伯诏书中,将其比之为汉代张良和三国时代的诸葛亮。有《汪右丞集》《明诗宗》《风池吟稿》等著述于世,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3)汪广洋丞相是越国公汪华第七子、四十五世唐岐王府法曹参军汪爽、五十六世唐婺源兵马使汪道安后裔。这首诗是应汪广洋后裔——山东省临清市汪广洋纪念馆之邀特作并敬书,于2012年刻于碑上。
赞元圣周公(1)
三千年前周公旦,
襄文助武辅成王。
建立封建宗法制,
首创礼乐与典章。
以德治国和天下,
握发吐哺美名扬。
研究周公为今用,(2)
复兴中华创辉煌。
二0一0年七月三十日于北京琴剑斋
●自 注
(1)、这首诗,为中华周公思想文化研究会成立而作,具有历史性的纪念意义。
(2)、2010年7月30日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研究周公的专家、学者和姬、周、蒋、汪、柳、郎、东野等10多个姓氏的周公后裔20多人,在西城区世纪黄山酒店(友谊医院对面)召开了“中华周公思想文化研究会筹备会议”,出席会议的姬声、姬传东、周长华、东野长德等20多位朋友,一致推选我任中华周公思想文化研究会会长。我当时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再三推辞,但是大家始终坚持不变,考虑到我也是周公后裔,只好应允下来。
(3)、为了做好周公思想文化研究会的工作,近年来我先后阅读了钱穆《周公》,姬传东《元圣周公》《姬姓史话》,游唤民《周公大传》,辜堪生、李学林《周公评传》,王宇信《西周史话》,吕庙军《周公研究》,余师夷《周公》电影剧本等十几本专著,并广泛收集、阅读了有关周公的史料、论文,经过三年多的阅读、研究、归纳、思考,使我对中国先秦的历史特别是对周公的生平事迹、历史功绩、品德人格、精神遗产,以及周公对中国大统一版图、中华传统文化、治国理政等一系列思想有了广泛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开始思考撰写周公论文和《元圣周公全传》。
读《王羲之传》有感
琅琊王氏源姬周,(1)
晋代满门为王侯。(2)
王家翰墨世罕见,(3)
羲之献之显风流。
逸少开创新书风,
又树魏晋之风度。
最是一幅兰亭序,
中华空前又绝后。
二0一一年三月一日于北京琴剑斋
●自 注
(1)琅邪王氏始祖为周灵王太子姬晋,因为直谏而被废为庶人。其子宗敬又回朝做官,位至司徒,时人号曰:“王家”。
(2)在晋代,琅邪王敦、王导、王廙、王旷、王含等人是朝廷举足轻重的人物,东晋以王、谢并称。
(3)王氏家族一门出了许多大书法家,如王导、王敦、王恰、王珉、王珣、王廙、王循、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王坦之、王焕之、王操之、王凝之等等。
大唐越国公汪华《颂歌》《文献》出版有感
汪王功德耀江南,(1)
跨越时空千百年。
唐诏皇封垂宇宙,(2)
宋臣修史有遗篇。(3)
披览钩玄逾五朝,
秉笔疾书越六年。
颂歌文献补唐史,(4)
在天史官可汗颜!
二0一三年六月五日于北京琴剑斋
●自 注
(1)、指唐·越国公汪华,史称吴王、越国公、汪王、汪公大帝。
(2)、指唐代以来历朝历代皇帝对越国公汪华的19道诏书,存在于中国史书和地方志中。御赐的玉印、玉带等历史文物,直到民国时期仍保存在歙县汪王墓祠、绩溪华阳镇忠显庙和杭州吴山汪王庙等地。1949年后,由于种种原因,包括人为和天灾破坏,现已荡然无存。
(3)、指宋代司马光在主持编修唐史时,以越国公汪华曾经是江南割据的吴王为由没有在唐史中列传。南唐以后罗愿、陈敏政等和当代著名徽学专家叶显恩等对这段历史提出了异议和补充。
(4)、指由我主编、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大唐越国公汪华颂歌》《大唐越国公汪华文献》两本著作。这两本专著,收集了自唐至今145位作者的192首诗词,其中包括唐玄宗、宋徽宗、宋宁宗、李纲、赵普、苏辙、汪伯彦、汪藻、朱熹、文天祥、程敏政、胡富、汪大燮等名人名家题赞越国公汪华的诗词,和汪华自撰文献14篇,历朝历代皇帝、官府对汪华的诏封、诰敕、告示、部文、通知等文献36篇,唐代至清朝丞相、大臣、巡抚、州官、县令、文人、雅士等文献135篇,当代中国、日本、韩国等专家、学者、教授文章10余篇,共49万7千多字,弥补了唐史中没有为越国公汪华立传的史实。
访严凤英墓园(1)
钟灵毓秀安庆城,
古有二乔美绝伦。(2)
黄梅一唱惊天下,
但悲不见严凤英。(3)
二0一四年五月十一日下午于安庆市菱湖公园
黄梅阁
●自 注
(1)、2014年5月11日应汪兴吾本家等邀请出席了安庆市汪华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在会上作了“汪华文化及其时代精神”的报告。下午在汪文安等本家陪同下参访了陈独秀墓园、镇风塔、严凤英墓园等风景名胜。我青少年时代就十分喜爱黄梅戏,看到黄梅戏大师严凤英长眠在这里心情十分沉痛,有感而发,赋诗一首。
(2)、东汉末年、三国初期,家居庐江郡皖县(今安庆市境内)的官吏乔玄,生有大乔、小乔二女,美貌绝伦,分别嫁给了东吴名将孙策和周瑜,成为当时誉满天下的美好姻缘。唐杜牧《赤壁》一诗,更使得大乔、小乔名扬千古。
(3)、严凤英是黄梅戏的继承、发展、缔造者之一,黄梅戏杰出的表演艺术家。解放前产生于安庆一带的黄梅小调,经解放后创作的《天仙配》《女驸马》等戏剧,由严凤英大师唱响全国,跻身于中国八大戏剧之一。悲哀的是,严凤英大师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年仅38岁,是中国戏剧界特别是黄梅戏的巨大损失。她如果能活到今天,在黄梅戏的传承、创作、创新上定会有更大的贡献和更丰硕的精品成果。
全国首届周文化暨周公
思想文化研讨会闭幕
史学鸿儒聚岐山,
金声玉振逾百篇。
峰会别后何年会?
安得周原话旧缘!
二0一五年十月十二日于岐山县
凤鸣国际酒店大会议厅
●自 注
2015年10月12日下午6时,全国首届周文化暨周公思想文化研讨会在陕西省岐山县凤鸣国际酒店胜利闭幕。我在致闭幕辞中仿《封神演义》第84回姜太公:“东进临潼会万仙,依依回首堪相怜。从今别后何年会?安得相逢诉旧缘”一诗写出此首诗,作为这次研讨会的结束语,目的是请岐山县委、县政府继续在岐山召开周公思想文化研讨会。结果在晚会上,岐山县委、县政府郑重宣布:“今后每年在岐山召开一届周文化暨周公思想文化研讨会”,“把岐山打造成为永久的周文化暨周公思想文化基地。”从此,开创了中国周文化暨周公思想文化研究的新篇章、新境界。
七十抒怀
回首人生七十载,
故国山河换新天。(1)
少小从戎战美帝,(2)
时局突变调总参。(3)
外交军政皆经历,(4)
殚精竭力几十年。
古稀之岁不言老,
研究周公著宏篇。(5)
二0一八年农历五月四日于北京琴剑斋
●自 注
(1)我出生于1948年农历5月4日(即身份证日期。阳历6月10日),当时家乡金寨县还没有解放;一年之后金寨县解放,古老的中国换了新天地。
(2)、我于1965年17岁参军,在20军60师通信营无线电连六台任报务员。1967年10月31日调往南京军区高炮66师624团指挥连二台任报务员,参加了援越抗美战争。1969年1月16日从越南回国,援越抗美作战一年多。
(3)、1969年党的“九大”后,军委各总部从各大军区和海空军选调干部到总部机关工作。总政1969年12月调令,调我到总参通信部工作,我于1970年6月28日来京报道。
(4)、1970年初江青发动“5.16”运动,全国特别是外交部包括驻外使领馆一些人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周恩来总理。毛主席、党中央及时发现并制止了这一重大错误,外交部把国内外参加“516”组织的干部全部集中到“5.7”干校学习。为了加强外事工作,毛主席、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从军队抽调部分干部到外交战线工作。我于1970年6月到总参通信部工作,遂于7月派到外交战线工作,于1978年7月回到总参通信部,在外交战线工作整整八年。回到总参通信部后,我先后在总参第62研究所、总参第61研究所、总参第54研究所、总参通信部政治部组织部、总参四部政治部等单位工作,直到退休。
(5)、我退休后,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中国国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徽文化、重点是周文化暨周公思想文化的学习研究上,先后在新华出版社等出版发行了《元圣周公全传》《解读周公》《周公与中国国学》《周易与岐山》《周公与礼乐文化》《周公治道与中国之治》《研究周公之道,弘扬礼乐文明》《大唐越国公汪华颂歌》《大唐越国公汪华文献》《大唐越国公汪华论文集》《艺海探索——汪承兴书法书论》等10多部著作,发表中国历史、文化等学术论文80多篇。
2015年以来,由我主持,与中国先秦史学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岐山县人民政府、中国先秦史学会周公思想文化研究会等单位,共同在周王朝肇基之地——岐山,连续召开了五届“全国周文化暨周公思想文化研讨会”,在中国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受到中央党、政机关,各省市地县政府和全国高校、社会历史文化团体重视,成为全国国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基地和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