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刊宗旨:服务企业界 关爱全社会  凝聚成功理念 成就非凡人生

媒以载道  敏思力行 传播正能量  做中国最大的财经励志人物期刊

第118期 P36南粤大地

黎子流:从政归田皆为民
分享到:
 

 

    黎子流,生于l9322月,顺德龙江人。l9901996年任广州市长,7年间,广州城市改造和建设突飞猛进。曾任顺德县委书记、江门市委书记、广东特区办主任、广州市长等职。l9988月,正式退休。现任广州力智农业有限公司、顺德新世纪农业园有限公司“不拿薪水也没有股份”的董事长,均为无偿工作。黎子流是广东改革开放的一个传奇人物,学历不高,却在改革开放史上创下众多个“第一”。他是中国少有的从农村最基层做起,后主政一方、并做出卓越成绩的高级干部。他曾亲自长期参加繁重劳动,深知民生艰辛,终其执政生涯,“一心为民”。正因为“公而忘私”,所以才有“敢为天下先、干别人不敢干”的胆识魄力,“得就得,唔得返顺德”的坦然与洒脱,“多做少说,只做不说,做了再说”的务实和包容,这些都是他“平民市长”的独特标签。退休后,他依然继续“为人民服务”,积极投身于探索农业现代化建设、扶贫济困、抗震救灾、振兴广东传统文化粤剧艺术等“民生”事业中,继续发挥余热,起着一个普通党员和退休公务员的作用。

从顺德到江门, 总要比别人先行一步

    顺德,是黎子流的故土,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顺德有他不可磨灭的功绩,但也有他不堪回首的经历;而江门,是他改革闯关路上拔下的“第二城”,从此在改革的征程上“攻城拔池,越战越勇”。

    在顺德做县委书记的时候,黎子流就以“胆大包天”著称。在改革开放的“破冰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前,他就冒着极大的风险,率先尝试“承包责任制”。顺德地近香港,在那个“谈港色变”的年代,黎子流却敞开朝向香港的一扇窗,在1980年去接受港澳顺德联谊邀请,经过艰苦争取,省里批准此行,由黎子流率领共十个人的代表团,用了十天的时间,夜以继日地考察,结论是香港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以及民众生活,都与顺德有天壤之别。只有奋起直追,转变传统观念中“港澳是地狱、我们是天堂”的错误观念,坚定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的决心。第一个尝试利用外资,1977年,他穿着解胡鞋和中山装热情接待了西装革履的“资本家”何贤(何厚铧之父)、郑裕彤、李兆基等人,接受了他们200万元的捐资,兴办教育,重建华侨中学。当地许多人偷偷收看香港台的女排转播,为此,他第一个允许收看“香港电视”,“取其精华,为我所用”。1982年,胡耀邦视察顺德,问起这个问题,“通过香港电视节目了解市场经济、法治管理、科技信息、文化动态等,对顺德发展大有益处,我们应接受世界先进的东西。”

    黎子流回答说。他这一系列“石破天晾”之举,解放了顺德人的思想,让许多港商对顺德情有独钟,放心回家乡投资,同时也放开手脚冲破禁令,大力发展乡镇工业,也为顺德后来的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工业化的新飞跃奠定了基础,抢占了先机。后来,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百强县评比,顺德连年居于榜首。他总结的顺德经验是,“我们要先行一步,虽不是越雷池一步,但起码越雷池半步。”

    在黎子流的眼里,改革就是“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有把握的大胆地干,没把握的就小面积地试,敢为天下先。”19834月,黎子流被破格提拔为江门市委书记,主政达6年。江门是著名的侨乡,400多万江门籍侨胞遍布世界107个国家和地区。黎子流上任后,逐步落实华侨政策,恢复华侨对家乡的信心。随后,他集思广益,深入调查,提出了“振兴五邑两阳经济,建设富裕文明侨乡”的口号。为了培养人才,改变江门大学教育滞后的局面。他开始筹资办大学,当时江门市县财政只筹集到了4000万元,面对资金短缺,他没有放弃,许多华侨一开始不理解不支持,他坚持自力更生,着手“五邑大学”的建设,并请来顺德籍教授北航任副校长叶家康全权管理。1985年,顺德籍香港商人林文恩先捐100万港元,跟着香港商人利国伟捐资500万元港币,成了第一批支持者。1986年,五邑大学正式开班。五邑大学已经为当地培养了数万名大学生,学校的总投资超过了数亿元,其中华侨的投资超过一半。

    黎子流在江门的另一“得意之作”是修建“外海大桥”。同样面临资金困难,筹措无门的困境,黎子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他率先采用BIT方式,全部利用“熊谷组”2500万美元外资和先进工艺总承包的办法,并制订出了过桥收费、逐年分担八年清还的办法。解决了资金问题。长达l770米的大桥仅用20个月就建成了,比预定工期提前4个月。大桥的建成,改变江门“半岛”状态,打开江门和外界的通道,成为珠三角和粤西其他城市进入江门的主干道,为江门经济起飞奠定了交通优势。

 已访问: 81123 次 关闭
  • 壹山傍水

    壹山傍水

  • 深缆之歌

    深缆之歌

  • 晶美钻机油精华液

    晶美钻机油精华液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