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期 P42生活人文
抗战南北 飘的缘分
——中国第一代空中机械师 武汉大空战亲历者
□ 郑保春
幼时的农村生活
一、农村出生
郑华麟出生于一九一三年农历七月初十午时,家乡在四川省江津县小东门外地名川堂的农村里,母亲租地为农,父亲在县城里从事县衙门师爷。两个月时,父母带我离开川堂乡下,搬到江津县城三通街聂院子居住。一岁时的炎夏,我出麻疹,全靠母亲日夜照料,使我转危为安。
二、启蒙
母亲郑黄氏,是大西门外五子沱良家妇女,后来和郑春庭结婚生了郑华麟,但父亲在县城里忙于办理县衙的案子,母亲就这样一边在家里刺绣一边抚养我,自然更加辛苦。
两岁时,我能走路了,父母就把我送到我的二姑母漆家长江支流綦江河上游的古家湾村,这里有很多姓郑和姓漆的大家族。二姑母漆郑氏对我很好,烧猪肉稀饭给我吃,有时候与表哥表弟一起下田抓青蛙或黄鳝,二姑母漆郑氏就烧青蛙或黄鳝稀饭给我们吃。就这样,我在漆家长到了四岁多,母亲才将我接回江津县城的私塾里启蒙识字,在私塾里一年的学费大概八个银元。
很多小娃儿在一起识字,又在蓝天下奔跑、捉迷藏、无拘无束地玩耍、游戏,这是我童年记忆里最快乐幸福的时光。这段日子,妈妈照顾我,而父亲因为生计长期奔波在外,极少陪伴在母亲和我的身边,我的幼年是在缺乏父爱中度过的。
三 、六岁时,母亲病逝
母亲后来到白沙镇一户有钱人廖海廷家做长工,因为过于劳累一年多后不幸患病,什么事也不能做,只好在外面租房养病。父亲不在母亲身边,家中无钱开销,全靠廖家帮助,我初次尝到了人生的艰辛滋味。后来,母亲病重去世,廖家人去江津县城找到了父亲 。父亲在白沙镇买了一副棺材,租了条小船,将母亲运回仁沱场乡下安葬。
年方六岁的我就这样成了没妈的孩子,八十多年后,听到娃儿唱台湾电影插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我都止不住有点伤感。
已访问: 74758 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