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刊宗旨:服务企业界 关爱全社会  凝聚成功理念 成就非凡人生

媒以载道  敏思力行 传播正能量  做中国最大的财经励志人物期刊

第104期 P42人物春秋

任仲夷同志推动广东农村改革
分享到:


    任仲夷198011月调来广东。在19811月省委召开的地市县书记会议上,不同意见又展开激烈争论。一个地区的一些领导公开发难,他们指名道姓地批评省农委领导薛光军、杜瑞芝违背中央文件,在农村搞倒退,为广东的包产到户、分田单干推波助澜,制造不稳定局面。他们发言火力集中,言辞尖锐,而且大部分发言上了简报,在整个会议扩散。在这种分歧当前,大家期望任仲夷书记正确回答。但他刚来广东才三个月,他对包产到户怎么看?人们都不知底。

    会议快结束时,任仲夷在总结中作了回答。他讲得既正确又有策略,既未从意识形态的高度给包产到户定性,也未对反对包产到户的人进行批评。而是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角度谈了三点:一是搞了双包到户的地方,增产增收,经济发展,市场活跃,密切了党同群众的关系;二是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地方,只要群众满意,能增产,对国家有贡献,就不要硬改过来;三是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不要把问题看得过重甚至夸大,也不要放任自流。任仲夷的发言,尊重实践,尊重群众,也考虑到国家整体利益,使反对包产到户的人心平气和,冷静思考。会后任仲夷又到领导人不同意包产到户的地区调查,与该地委主要领导进行谈话,以后再没有听到其他的反对意见。经过任仲夷做工作,加上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下发,广东全省(包括原来反对实行包产到户的四个地区)都顺利地实行了家庭承包制。

    任仲夷为广东的包产到户之争画了句号,还为包产到户的实行画了破折号。就是说,他不仅肯定包产到户,评价包产到户为农民的伟大创造,而且指出它有一定的局限性。他认为中国人的地少,只搞包产到户,每家只包一小块土地,不搞各种形式的联合和服务,就会使包产到户成为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指出如果每一户只是自己种粮食、种甘蔗,自己养猪养鸡,什么都自己解决,这是一种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出路应该是根据各户不同的特长合理分工,在包产到户的基础上,发展专业户,逐步实行专业化生产,并依据自愿互利的原则实行各种联合。这种联合开始时可比较松散,以便于既可以发挥包产到户能够调动个人积极性的长处,又可以克服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经济的弱点。他还指出,在专业化发展后形成的新联合体,可使原来分散的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产生新的生产力,应该认真总结、推广这些经验。任仲夷认为从,是农村实行家庭承包制后发展的趋向。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完全证实了任仲夷这一设想的正确性和前瞻性。

    19815月起,广东农村又引起第二次激烈的争论。事情的缘起是,广东实行家庭承包制后,珠江三角洲出现了一批专业承包大户,有的大户雇请了一些雇工。比较典型的是高要县沙浦公社的鱼塘承包大户陈志雄。他于l979年开始承包,到1981年跨队承包鱼塘和水田497亩。当年总投入资金2.8万元,实现总产值11.4万元,全年除自家投入两个劳动力外,还雇请固定工人5人,临时工1000多个工日。当年扣除生产成本1.7万元,雇工工资0.8万元,上交集体承包款6.5万元外,陈志雄的纯收入2.45万元。对陈志雄的经营和收入,人们的看法迥然不同。赞成者认为,这种经营利大于弊,对生产、对农民、对集体都有利,应当允许存在;反对者认为有雇工就有剥削,有剥削就是资本主义,应当制止和批判。

 已访问: 32739 次 关闭
  • 壹山傍水

    壹山傍水

  • 深缆之歌

    深缆之歌

  • 晶美钻机油精华液

    晶美钻机油精华液

热门阅读